首页 > 领域热点 > 《研究生教育研究》2019年第1期

领域热点

《研究生教育研究》2019年第1期

2019-01-21    浏览量(

《研究生教育研究》2019年第1期目录与摘要

《研究生教育研究》2019年第1期目录

 

《研究生教育研究》2019年第1期内容摘要

研究生教育领域仍需摸着石头过的三条河

作者:赵沁平

值国家改革开放四十年和中国恢复研究生教育四十年之际,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会长赵沁平院士特为本刊撰文,回顾我国恢复研究生教育的时代背景和取得的重大成就,指出我国要发展成研究生教育强国,仍需摸着石头趟过体制机制、培养模式和基础理论“三条河”。他认为,未来研究生招生规模调节应建立“政府部门的招生计划调控与培养单位的国家项目需求相结合”的机制,以保障全国研究生培养的公平性和效率化;应从培养目标、生源选拔、培养过程和人才评价等方面推进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差异化培养,当前亟需构建适用于专业学位人才的成果评价平台;学界应加强研究生教育基础理论问题研究,而推进此项工作的关键是培育、扩大专门的研究队伍。

 


 

改革与发展

 

继往开来,坚定自信,促进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纪念研究生教育恢复招生40周年

作者:黄宝印,王顶明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40周年;高质量发展

摘要:40年来我国研究生教育在发展规模、治理模式、高水平大学建设、支撑国家创新发展、国际影响力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40年积累的宝贵经验,为我们向“研究生教育强国”迈进提供了坚实基础。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须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深化研究生教育体制机制改革,优化研究生教育结构;进一步聚焦内涵,在双一流建设中率先突破;进ー步开放合作,多方着力共同促进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

 

研究生教育学:创建与发展

作者:王战军,乔刚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学;研究生教育;学科

摘要:研究生教育学是一门研究研究生教育问题、揭示研究生教育规律及其运行特征的学科。它是在总结提炼研究生教育实践经验的过程中形成并经过长期的研究生教育研究积累逐步发展起来的,是教育学学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40年来,研究生教育经历了成为独立的高等教育层次,对其研究开始受到关注,研究行为成为组织行为和研究扎实有效推进四个阶段。通过完善组织体系、形成专业化的研究队伍、产出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和加强人才培养,有力推动了研究生教育学学科的创建和发展。展望未来,研究生教育学学科应在提升学科认同感、加强理论研究、拓展研究范式和打造国际学术共同体等方面发力,以扩大研究生教育研究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论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诸矛盾

作者:耿有权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质量;矛盾运动;内涵发展

摘要:教育全球化时代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客观上是一国乃至全球研究生教育系统诸多关系矛盾运动变化的产物。这些矛盾问题在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表现尤其突出,包括:研究性人才发展要求的引领性与世界一流学术资源匹配性不足的矛盾;研究生教育要素等级的高端性与发展中国家优质资源支撑性不足的矛盾;研究生教育系统运行的特殊性与社会对其规律性认识不足的矛盾;研究生教育原始创新的未知复杂性与教育质量评价的功利性的矛盾;研究生教育精神追求的卓越性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世俗性偏见的矛盾。科学认识和正确处理这些矛盾问题,对进一步推动我国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优化研究生科研经历 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基于陕西省高校2017年度毕业研究生的调查分析

作者:陆根书,刘秀英

关键词:研究生;科研经历;效度和信度

摘要:从研究生科研经历的视角评价和保障研究生教育质量,是目前世界各国广泛采用的一种方法,但我国开展的这方面研究还比较少。本文应用对陕西高校2017届毕业研究生的调查数据,分析研究生科研经历调查问卷的效度、信度,以及对我国研究生的适用性,探讨导师指导、研究氛围、研究设施、论文评审对研究生技能发展和科研经历满意度的影响,分析不同性别和类型高校研究生感知的科研经历差异。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研究生科研经历,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对策建议。

博士招生“申请一考核”制发展路径优化研究

作者:陈谦

关键词:申请一考核;公平性;科学性;有效性;岗位胜任力指标

摘要:自博士招生“申请一考核”制实施过程出现的新问题入手,借鉴中华传统文化、国际教育经验和人才测评理论,提出从公平性、科学性和有效性三个方面优化“申请一考核”制发展的路径。以“公平、科学、有效”为目标,具体分析说明如何从选拔制度建设、选拔标准确立、选拔培养机制设计等方面完成对博士招生“申请一考核”制改革的路径优化,最终实现对博士拔尖创新人才的高效选拔。

 


 

培养与质量保障

 

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评价研究——基于甘肃省属高校研究生的调查分析

作者:陈建海,王嘉毅

关键词: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

摘要:采用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从课堂教学、学术科研、组织管理、社会实践、服务保障、校园文化等方面,构建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评价指标体系。调查发现: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总体评价较好,但存在服务育人作用发挥不充分、思政课评价方式较为单ー、专业课程教学质量不高、党团组织作用发挥不够、研究生社团建设滞后、规章制度尚未健全等突出问题。生源、年级、学生类型、学科类别等群体特征对教育路径总体评价具有显著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补齐服务育人短板、创新完善教育路径、分类指导精准施策等建议。

 

研究生创新素养培育的教学审视——一种教育学的视角

作者:李润洲

关键词:研究生;创新素养;教学

摘要:研究生的创新素养是指研究生新异、有效地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包含三个相互联系、彼此相依的要素:学术阅读、活性知识与创新能力。从教学来看,当下研究生的创新素养主要遭遇着“无我”的被动阅读、“无思”的课堂学习与“无问”的研究烦恼等学习之困。因此,研究生创新素养的培育则需讲解综述式的前沿知识,引导研究生主动阅读;阐述教师自己的新观点,激发研究生独立思考;探讨同问题的不同回答,启迪研究生多向提问。

 

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习需求的调查研究

作者:张东海

关键词: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习需求

摘要:学习者需求是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中重要依据之一。基于针对全国30多所高校的问卷调查,发现专业学位研究生对专业课程的基础性、前沿性和实践性均有较高的需求,并明显倾向于小班化教学;对实践性教学方法有着微弱的偏好,对实践时长的需求偏低;对导师的需求主要指向校内导师,而对校外导师的需求主要体现在实践指导方面。研究生对自身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计划性也有较强的需求,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研究生作为成熟学习者的特征。

教育博士与教育学博士发展趋同的多维解读

作者:陈大兴,张媛媛

关键词:教育博士;教育学博士;理念;标准;趋同

摘要:为了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教育专业化的需求,教育博士作为一种培养“专业化研究人员”的专业博士学位在世界范国内产生并发展。教育博士在学位属性上更加侧重于实务性与实践性,侧重于职业能力提升与应用性人才的培养,其自下而上的理论构建与知识范式是贯穿其整个培养过程的核心理念。根植于教育学博士学位而发展起来的教育博士从其产生之日起就存在着与前者趋同的问题,其培养目标、模式与评价等方面的趋同反映出了教育博士在发展过程中对传统学术研究理念、学术导师与教学人员、高校系统与资源以及教育学博士制度的依赖。通过对教育博士的使命与价值、趋同以及路径依赖的分析有助于为我国未来教育博士的发展提出科学有效的对策建议。

PBL模式在历史教学中对研究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作者:郝平

关键词:PBL模式;研究生;历史教学;“问题意识”

摘要:PBL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在研究生历史教学中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效果显著。鉴于历史学存在形式的过去性、认知结构的多样性、思维方式的求异性、学科联系的交融性等特点,以及研究生自主意识和探究能力较强的特点,在研究生历史教学中引入PBL教学模式,能够促进教学理念由讲授变为探究、教学内容由单一实现多元、教学主体由教师变为学生、教学方式由课堂走向田野,从而激发研究生的兴趣和潜能,促进他们”问题意识”的培养。

 


 

“双一流”建设

 

一流学科建设的三种导向:价值的冲突与统一

作者:刘小强,彭颖晖

关键词:一流学科建设;导向;价值冲突

摘要:一流学科建设涉及政府、高校和学者三个主体,不同主体基于不同的立场有不同的价值取向,从而在实践上形成了一流学科建设三种不同的导向:政府的服务导向、高校的排名导向和学者的成果导向。三个主体追求不同,三个导向旨趣各异,严重削弱了一流学科建设的成效。知识转型带来学科建设的转型,一流学科建设必须坚持服务导向。在服务导向下实现三个主体价值取向的统一,需要政府确保相关政策在服务导向上的一致和统一,需要高校改变学科建设的管理方式和科研评价办法。

一流学科建设的文化困境及其突破

作者:范玉鹏,余小波

关键词:双一流建设;一流学科;文化困境;突破

摘要:一流学科建设离不开一流的学科文化,一流的学科文化是一流学科建设的核心和灵魂。然而,在一流学科建设实践中,我们过于重视学科硬环境的建设而忽略学科软实力的提升,导致学科建设呈现出学科精神的遮蔽化、学科门类的隔阂化、学科组织的科层化、学科评价的表浅化等文化困境。究其原因在于市场功利的冲击、管理主义的盛行、行政本位的固化、学科文化的差异等。破解一流学科建设的文化困境,需培育学科精神文化、完善学科制度环境、强化学科交叉融合、健全学科评价体系。

 


 

管理创新

 

我国高校研究生院组织变革探思——基于41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实证分析

作者:王雅静,田庆锋,晁小荣

关键词:研究生院;组织结构;变革

摘要:通过实证分析41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研究生院的组织特征,描绘出我国高等院校研究生院在组织层面上的现实境况、典型特点及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推进我国高校研究生院组织变革的基本理路:机构设置的综合化、管理手段的信息化、组织建设的专业化。

 

交叉学科研究生项目的组织管理——基于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实践的探究

作者:杨娟

关键词:交叉学科;研究生项目;组织管理

摘要:在学术知识专业化迅速发展的基础上,学科交叉融合在不断增加,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规模也在不断增大,给以传统学科分类分配资源的高等教育组织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怎样将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纳入既有的大学组织管理结构中,如何在大学内部突破原有的以学科为基础的资源分配模式,成为中外大学共同面临的问题。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针对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数年的探索,在项目依托主体、教师组织形式、招生与培养等方面积累了实践经验,形成了适合自身发展情况的组织管理模式,给我国研究生培养和管理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他山之石

 

美国在学博士规模究竟有多大:测算模型及其应用

作者:王传毅,杨佳乐,李伊明

关键词:在学博士规模;测算模型;生均研发经费;美国

摘要:现有研究大多基于学位授予数表征一国的研究生教育规模,但该指标掩盖了培养过程中修业年限、入学率和辍学率等重要特征。当前美国教育统计中心也仅提供了博士学位授予数,而未提供在学人数,这严重制约了基于生均类指标所开展的比较研究。本研究在考虑美国在学博士生完成率和流失率的基础上构建了在学博士规模测算模型,该模型测算结果显示:2015-2016年度,美国名义在学博士生48万人,实际在学博士生37万人,均显著超过我国当年的在学博士生规模32万人。在维持世界第一的在学博士规模的同时,美国博士生均R&D经费也居于世界前列,与在学博士规模约为美国1/4的德国相当。美国的博士学位授予规模扩张以学术类博士为主,职业实践类博士的学位授予数基本稳定在一定区间。

瑞士地方大学如何走向世界一流——苏黎世大学学术卓越的生成逻辑及启示

作者:武学超,薛奥

关键词:苏黎世大学;世界一流大学;学术卓越;生成逻辑

摘要:作为瑞士典型的地方州立大学,苏黎世大学以学术卓越为突破口,在长期卓越价值追求、多主体协同治理、全方位科研协同、多方科研资金支持、多重生态逻辑驱动下,有效地推动了其学术卓越发展,已由一所典型的地方大学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借鉴苏黎世大学学术卓越发展的成功经验,在我国”双一流”建设中,大学应以营造卓越价值文化创建世界一流、以多主体协同推进学术治理现代化、以全方位科研协同促生卓越成果、以多元融资确保资金充足,从而力促学术卓越发展。

(来源:研究生教育研究微信公众号   编辑:Li Yanyan

​链接:http://mp.weixin.qq.com/s/i9e7SH8cCNVsg6CBqZBNnQ


链接: 政府部门 学会&协会组织 公共机构 评估机构 学术期刊 研究生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