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22 浏览量()
北京大学首次专业学位导师论坛在软件与微电子学院举办
根据学校全面贯彻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总体要求,为完善导师培训制度,实现不同类型研究生导师常态化分类培训,研究生院推出“北京大学研究生导师指导能力提升计划”。作为系列活动之一,研究生院组织的首次专业学位导师论坛于2019年11月15日上午在软件与微电子学院大兴校区举办。
研究生院学位办公室副主任瞿毅臻,专业学位办公室副主任尹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副主任庄明科,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邵维忠教授,微软亚洲研究院资深学术合作主管孙丽君,资深研究开发工程师、软件与微电子学院兼职导师高睿等领导、专家、学者参加论坛,软件与微电子学院党委书记陈向群教授、院长吴中海教授、副院长刘力锋教授以及全体在校研究生导师参加论坛,论坛由林慧苹副院长主持。
论坛分为导师经验分享交流、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企业需求与人才培养、心理问题与咨询以及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政策解读等专题培训环节。吴中海院长首先致辞,他结合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及杨芙清院士对人才培养要求,认为研究生教育工作中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育人者先育己”的理念,做好研究生导师培养工作,认为研究生院组织本次论坛将对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起到积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瞿毅臻副主任做了题为《新形势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的报告,他首先介绍了学校完善导师培训制度相关工作的背景,强调此次论坛作为学校针对专业学位导师开展培训的首次实践,是创新导师管理服务机制,充分发挥院系在导师队伍建设中积极性与专业性的重要举措。随后,他从工程专业学位授权点设置与调整、北京大学专业学位综合改革、专业学位授权点评估体系以及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趋势等方面全面介绍了北京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邵维忠教授做了题为《研究生论文写作中的若干问题》的报告,他围绕“如何提高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这一中心话题,结合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特点,从论文选题及工程实践、论文结构、论文指导中应注意的问题、论文中常见的毛病以及研究生导师的责任等方面跟与会老师分享了自己在研究生论文指导中总结的心得与体会,并跟与会老师分享了《如何作好学位论文——给硕士研究生的一封信》、《杨芙清院士怎样培养博士研究生》两篇文章。
庄明科副主任做了《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应对方法》的报告,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越来越受到关注的大背景下,他结合自己多年对大学生群体进行心理咨询与督导、危机干预方面的实践,重点向各位与会导师介绍了值得注意的一些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以及与研究生相处过程中如何更好和更有效的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随后,微软亚洲研究院的孙丽君、兼职导师高睿,结合软件与微电子学院与微软亚洲研究院十多年来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等方面的合作交流,做了《从企业谈工程人才培养》的报告,在对“软微-微软”人才培养模式已有经验总结的基础上,结合培养一流工程人才这一主题,进一步明确了企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和期望。最后,软件与微电子学院的黄嵩副教授和莫同副教授作为年轻导师代表,分别分享了自己在指导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过程中的一些感悟和体会。
作为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培训的首场活动,本次论坛的培训内容获得了与会导师的一致好评,达到了预期效果。今后,研究生院还将继续围绕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开展多种形式的导师培训、轮训、经验交流等活动,重点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充分调动院系在导师队伍建设中的积极性,促进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良好导学关系的构建。
(来源:北京大学研究生教育微信公众号 编辑:Li Yanyan)
链接:http://mp.weixin.qq.com/s/Po5uoBetUWu36Bj3FPaSxw